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罗晓刚:春风唤得燕归巢

发布时间:2018-10-30 点击数:

人才是创新驱动之源,是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随着各项人才政策的实施,优秀海外人才纷纷回国创新创业。我校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加大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众多优秀才俊脱颖而出,纷纷响应国家号召,不忘初心报效祖国。罗晓刚就是我校培养“走出去”又“引回来”的青年教师代表。

罗晓刚是一名地道的“化药人”。1998年,罗晓刚考入武汉化工学院化工与制药专业就读本科,正式成为一名工大人;2010年,在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获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罗晓刚赴加拿大圭尔夫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3年春节,罗晓刚选择回归故土,回到母校。二十年来,工大抚育培养并见证了罗晓刚的成长;如今,罗晓刚用过硬的教学能力和严谨的科研作风回馈母校。

在求学道路上多年打拼,特别是在海外求学的几年,罗晓刚掌握了一定的全球科技前沿技术及研究方法,他的“回流”不仅是人才回归,更重要是信息回传,这能使优秀资源回到学校、惠及学校,让学校在培养自我高端人才上积累更多的经验,增强更多的强校自信和荣誉感。

“走出去”到“引回来”是情与理的选择

在国外,每当与国际学者就科研问题展开探讨,往往会产生一些异想天开甚至疯狂的想法。罗晓刚想把自己的经验和对科研的激情带回祖国,培养更多能和他在科研上有共鸣的年轻人。

“国外的科研强调创新,提出问题但不限制学生们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反而鼓励他们大胆采用创新的思维和眼光来解决。多年来的科研合作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动手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罗晓刚认为,创新思维是做科研的核心思想,“只有你自己动手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原理,科研和实验不一样,它是探索性的过程,没人能预知正确的结果,只有胆大心细的人才能在科研之路上走下去,探究其间的奥秘。”

2013年底,回校不久的罗晓刚站上了讲台,主讲化学工程与工艺及其相关专业的《化学反应工程》、《专业英语》、《化工科技前沿》、《英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导论》等课程。课堂上,他结合大量案例分析,将深奥的学科知识精炼总结,让学生能迅速掌握。他在课堂上用高标准对学生严格要求,不仅在于“零误差”地严格执行教学规则和制度,还特别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实验室,他表示作为科研人员,拥有系统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必要的,学生应努力跟随导师的脚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对其麾下的学生,罗晓刚一直遵守着一套严格而又不乏相对灵活的管理方法:实验室里的所有器材都有编号和持有者姓名,用完后必须放回原有位置。“科研是一个很精细的过程,可能你只是拿错了一个器皿,但在这之后的结果是你无法预料的。在实验室制定相关制度,能够有效维持秩序,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发生”。

作为硕士生的导师,罗晓刚鼓励学生要有长远的学习规划和明确的人生目标、及对科研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回国至今,通过他对本科生和硕士生科研建立的合理的培养计划培养的学生中,每年均有3-5名优秀本科生成功申请欧美发达国家硕士;目前毕业的5名硕士研究生均具备发达国家及国内985高校博士生申请资格,大多数已成功申请到了武汉大学及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博士生,其它的也继续从事科研相关工作。

回馈母校为工大发展“助力”

任何美好的事物开端总不如意,刚到太阳集团网址首页登录入口时,罗晓刚像所有的开拓者一样,一无所有。“那时候我是没有实验室、没有经费、没有资源的‘三无’导师。”面对这样的一个开端,唯有放下焦虑和对未知的猜测,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进,才能希望看到光明。

在学术科研方面,罗晓刚回国后旋即投入到了在喻发全院长所带领的科研团队项目中,他积极探索,勤于思考,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创新精神,是工大的青年榜样;2013年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的资助,经过三年的不懈探索,他超额完成基金预期目标。2017年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基金的资助,开启了新一段的科研征程,5年来,罗晓刚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近20篇,联合书写英文书籍2本各1章,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授权6项。他还获批2014年湖北省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和2015年广东省科技厅公益专项资助。在太阳集团网址首页登录入口工作的五年中,他潜心科研,执着前行,怀着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学校更为科研事业探索着。

今年六月,罗晓刚获得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第一届学科带头人项目支持。目前正组建一支新的科研团队,这支年轻的团队在科研探索中将时刻发扬着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索精神,在科研的道路上勇敢探索前行。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作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由我校培养出来的“工大青年“,罗晓刚对教学和科研始终怀着十分的坚持和专注,他用二十载青春来见证工大的进步。不忘初心,他坚守理想与方向,在科研路上与工大砥砺前行。